書籍簡介
近三百年讀書筆記彙編之一
四庫全書考證識語 楊家駱
乾隆四十一年(一七七六)九月三十日清高宗諭曰: 『 昨諭「四庫全書薈要」處呈進鈔錄各種書籍,朕於幾餘披閱,見粕簽考訂之處頗為詳細,所有各簽,曾命其附錄於每卷之末,即官板諸書,亦可附刋卷尾,惟民間藏板及坊肆鐫行之本,難以概行刋入,其原書譌舛,業經訂正者外,問仍難以概行刋入,尚未足以公好天下也。前經降旨,令將「四庫全書總目」及各書提要編刋頒行,所有諸書校訂各簽,並著總裁等另為編次,與「總目提要」一體付聚珍板排板流傳,既不虛諸臣校勘之勤,而海內承學者,得以由此研尋,凡所藏書皆成善本,亦以示嘉惠士林至意 』 (見拙著「四庫全書概述」頁二十八)。駱按此所謂「考證」,即附於「四庫全書」每卷後之校記也。古籍逐卷後附校記,雖不始於「四庫全書」,然自四庫書附校記後,於是其制大行,且力求詳盡,最有名者為阮元「十三經注疏校勘記」,其實阮刻「十三經注疏」後校勘記,實為節本,至其原稿,則刊於「學海堂經解」中,而世竟不之知也。四庫於「廿四史」,大部分皆有考證,然皆簡略不盡,五局合刻本「廿四史」有數史重作考證,其所考出之譌誤,往往數倍於殿本,而世亦不之知也(駱輯「遼史彙編」,其中「遼史殿本局本考證合編」即其明證)。然考校之書,遍及四部,多達一千零九十四種,則除「四庫全書考證」百卷外,無有足與倫比者矣。
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二十日金陵楊家駱謹識